rss订阅 手机访问 
学术争鸣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质疑
要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神话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一开始就得到了“学术”的青睐与支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批评家命名为政治波普和玩世波皮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就被理论家们合理地理解为当时中国社会政治风标转向后的思想实际与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表征,成为一个时代的无言结局。
日期:04/18/2013 09:41:36 作者:周功华
达达之路
达达主义被定义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无政府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用政治概念来指称达达,也包含着达达与政治的关系。达达是以艺术行为来介入政治,介入政治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政治争取艺术的权利,而是用艺术行为来表达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厌恶,以及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绝望。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在艺术上的反映就是艺术的无政府主义。
日期:04/18/2013 09:37:24 作者:易 英
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毛泽东时代美术”及其中心观念
本文认为在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上,从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的这段美术史,可称为“毛泽东时代美术”。本文从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范围、美术史观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于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毛泽东时代美术”能否成立给予了论证。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建构“毛泽东时代美术”独特形象体系的中心观念,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所起的作用。
日期:04/15/2013 16:28:53 作者:邹跃进
中国新抽象
今天举办一个如此盛大的中国抽象艺术大展,缘于怎样的契机?由国际策展人主持策划,蕴含怎样的考虑?15位艺术家的近70件作品透露怎样的趋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与此前的抽象艺术有何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们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问题?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迪?
日期:04/15/2013 16:14:20 作者:彭锋
流 民 图——湖南艺术家在北京
 近十年来,湘籍艺术家去北京北漂的人士不少,继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圆明园为数不多的湖南人以后,后来的湘籍人士在京城已成了一股势力,他们首先聚集在北京机场辅路旁边的“东营艺术村”,因为撤迁,他们一拨人去了更北边的通州宋庄。
日期:03/20/2013 09:50:57 作者:邹建平
田霏宇:尤伦斯——公共的呈现与影响
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要从一个国际的视野去看才能看出他的一些特征,到底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同时中国的观众还是需要接触到国际上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当然要以中国的方式去接触,怎么在这两方面中去平衡,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些东西。
日期:02/28/2013 10:16:30 作者:田霏宇
一位被埋没的收藏家和一个激越的时代
最近,有人将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期间的一张老照片拿出来发布在网上,因为涉及到几乎被人遗忘的该展主要赞助人之一宋伟,而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继而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挖掘出来,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许多像宋伟这样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我
日期:01/31/2013 10:08:17 作者:杨卫
人才是个伪命题
画家、文化评论家陈丹青在FT中文网2012年度高峰论坛上谈了自己对人才的独特看法。他指出,中国遍地是人才,更重要的课题是怎么选拔人才?
日期:01/29/2013 11:17:16 作者:陈丹青
《我们要什么样的写实油画》
中国写实油画已经得到世界艺坛的关注,它未来的光明前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日期:01/16/2013 13:51:01 作者:邵大箴
如果好“色” 那就自 慰
日期:09/06/2012 21:12:10 作者:莫鸿勋
文化开放和中国现当代艺术
文化开放和中国现当代艺术
日期:07/29/2012 00:01:06 作者:邓平祥
二十个艺术问题
二十个艺术问题
日期:07/28/2012 23:42:12 作者:杨卫
  • 1/1
  • 1